微软发布了旗下开发者 IDE“Visual Studio”最新的 AI 功能演进路线图,旨在将其从“代码编辑工具”进一步转型为“AI 协作平台”。
新路线图涵盖四大方向:支持自定义、测试与调试等多类智能体并发运行;优化聊天功能,引入斜杠命令提升交互效率;全面实施MCP规范,强化企业级安全管控;集成GPT-5 Codex等前沿模型,并推出自动模型选择功能。
1. 更新 Agents 功能
微软正在改进开发者在 IDE 内发现、切换不同 AI 代理/模式(Agent/Mode)的体验。
已知正在开发的代理包括 “Debugger Agent”、 “Test Agent” 等,用于调试、测试环节的 AI 支持。
支持多个代理并行工作(多代理协作)也在调查中。
2. 代理模式/聊天模式 (Agent Mode / Chat)
针对 Chat 模式及 Agent Mode 模式的改进:包括更快的性能、聊天历史与记忆能力、工具调用能力提升。
新增“任务规划 (Planning)”能力:让 Chat 模式不仅回应,而是能“制定步骤/计划”然后执行。
增强控制功能,如:在聊天过程中重定向代理、关闭内建工具、提示当前代理进度等。
3. 支持模型上下文协议 (Model Context Protocol, MCP)
MCP 是微软推动让外部模型/服务能够与 IDE 集成的协议。文章中提及他们将增强 MCP 的支持、治理能力、安全与可控性。
包含:提供 MCP 服务器注册、采样窗口 UX、令牌/性能优化、治理白名单、统一 UX 等。
4. 模型支持 (Models)
扩展开发者在 Visual Studio 中可使用的模型选项。包括 “Bring Your Own Key” (BYOK) 支持,让用户用自有密钥调用模型。
微软提到整合最新模型(例如:GPT-5 Mini、Claude Opus 4.1)等。
自动模型选择、系统提示针对不同模型优化、即将淘汰模型的预处理也被提及。
5. 编辑器与整体开发体验提升
提升代码补全、建议、上下文搜索、测试编写、错误修复、提交等流程中 AI 的参与度。
目标是让 Copilot 类的辅助不仅写代码,还贯穿整个开发生命周期。
(文/开源中国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