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了解,该课程聚焦“大数据与人工智能”,教师发现作业中出现大量“高水准代码”,怀疑学生不当使用生成式 AI 工具。
尽管承认个别学生可能具备编程能力,但大规模出现此类情况概率极低,因此决定让全班重考:学生需现场编写代码、解释作业思路,并接受即兴问答,全程录像。教师称此举为“保证公平性”,并强调“若代码是自己写的,就能解释清楚;解释不了则可能作弊”。
对于校方的处理方案,学生认为重考营造了“人人有嫌疑”的紧张氛围,担心因答错一句被认定作弊。部分学生表示从未使用AI,却被迫参与重考,认为处理方式“反应过度”。
校方称处理符合学术规范,课程大纲已明确 AI 使用规则,且政策允许在怀疑作弊时要求学生重新验证。教务长强调重视学术诚信,目标是确保学生成果代表自身努力。
维多利亚大学 AI 专家认为,AI 普及是不可逆趋势,高校需调整教学和考核方式,如增加面对面讲解作业、设置阶段性检查点,而非单纯依赖线下考试。
(文/开源中国)